运动健康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溺水——如何拯救孩子于生死边缘

[复制链接]

280

主题

460

帖子

281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15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11 22:5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暑假的来临,天气越来越热,很多家长都喜欢带孩子去游泳池玩,游泳既能降温消暑,又能锻炼身体。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儿,但是暑假是溺水事故高发期,需引起重视。
    家长们,从现在开始警觉起来吧。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在游泳池里就会很安全,带孩子去泳池前,这些知识必须先知道。
首先要说的是关于溺水的认识误区,很多情况下,正是这些错误的认识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所以我们一定要警惕!
关于溺水的五大误区
误区一:溺水后都会大声呼喊?
    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溺水者总是双手乱挥、用力拍水、大声呼救,其实真正的溺水并不像这样。溺水者往往想呼喊却发不出声音,特别是孩子。
误区二:会游泳就不会溺水?
    有很多人认为只要会游泳,在水里就很安全,就不会发生危险,从而放松了警惕,这个误区真是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其实从近年来发生的溺水事故看,多数孩子都会游泳,但他们往往忽略了水下的世界很危险,特别是水库、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在这里面游泳,水草可能缠住你的脚、碎石可能划破你的脚、淤泥可能陷住你的脚……让你无法施展你的游泳技术,进而发生意外。
误区三:手拉手就能救上来溺水者?
    我们不时地会在新闻上看到手拉手救人,最后导致多人溺水的悲剧,每次听到这样的案例我们都很揪心。我们都能理解,看到亲人或同伴突然溺水,在情感上、道义上,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自己去拉一把或拽一下,但这一拉往往是徒劳的,甚至还可能让自己溺水。
    救人的方式有千万种,但这种手拉手救人的方式死亡率是最高的,因为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多人落水,导致群死事件!
误区四:溺水不超1小时就能救活?
    长时间的溺水会造成溺水者的呼吸、心跳停止、脑部出现缺氧,严重的甚至发生脑死亡,这一过程是不可逆转的。一般情况下,心脏骤停4-6分钟,脑组织就发生永久性伤害;心脏骤停10分钟,就出现脑死亡了。所以,溺水超过一个小时是不可能被救活的。
误区五:倒背控水真的靠谱?
   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的溺水“急救”做法——把溺水者放在牛背上颠簸,倒背着溺水者跑……这样做,无非都是想给溺水者控水,但这种“控水”法真的能救人吗?
    对于神志清醒的溺水者或者昏迷但呼吸、脉搏尚存者,其溺水时间比较短,肺内根本未吸入水或者仅吸入很少水,完全没必要控水。控水过程会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反而会阻塞气道,还可能导致肺部感染,有害无益;而对于无呼吸无脉搏的溺水者,控水会延误救人的黄金时间,使溺水者丧失最佳复苏时机,同样也会导致误吸,增加死亡率。
夏季游泳忌讳
遇上溺水,我们该怎么办?
1、一定要先大声呼喊救命,引起周围的人注意。
2、采取仰卧位,让自己的头部使劲儿往后靠,使鼻部露出水面呼吸。
3、呼气要浅,吸气要深。因为我们深吸气的时候,人体比重会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呼气时人体比重为1.057,比水略重),此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腾,而使身体下沉更快。
    暑假溺水事故频发,亲爱的爸爸妈妈们,我们是否该为预防孩子溺水做点儿什么?这份防溺水须知一定要让孩子们牢牢记住。
防溺水须知
1、经过河、湖、沟、渠、塘、井等处谨慎慢行,经过有警示标志的危险地段加倍小心。
2、游泳时要有熟悉水性的大人看护。游泳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下水时一定要携带救生圈、“跟屁虫”等救生设备,以确保安全。
3、当发现溺水者在水面漂浮时,应迅速向水中抛救生圈、木板等漂浮物,让他抓住这些器具不致下沉,或递给溺水者木棍、绳索等拉他脱险。不可高估自己的游泳能力,才不会造成不幸。潜水时,应以自身能力为限,以免发生意外。
4、戏水时,不要依赖充气式浮具(如游泳圈、浮床等)来助泳,万一漏气,无所依靠,容易造成溺水。
5、游泳时最好两人一组,彼此照应。若是团队活动,入水前清点人数,登岸亦同,留一两人在岸上警戒,以策安全。
6、“六不”
    不准私自下水游泳或者到水边玩耍;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监护人带领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盲目下水施救。
7、“一会”
    会基本的应急自救,求助,报警方法。例如:未成年人发现别人溺水,要立即呼救,大声喊叫或打“119”向消防官兵请求协助,不提倡未成年人盲目下水营救。
8、“一阻止”
   遇到其他同学私自游泳,要及时劝阻或立即向家长汇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合作微博|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关于我们|CNNZ统计|运动健康网 ( 粤ICP备2021123979号

GMT+8, 2024-4-26 03:22 , Processed in 0.19633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运动健康网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