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ng 发表于 2018-11-27 15:38:17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体育产业兴起及“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在规划中,第二篇第六章《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第六篇第十八章《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及第十九章《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中涉及体育的规划内容,从“体育医疗康复业”、“健身休闲运动产业”等方面对体育产业全面融入健康产业发展进行了战略规划【1】。规划指出,“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提高全民身体素质需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继续制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服务。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规划纲要对体育的发展及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体育人才的“复合型”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要求必将推动体育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必将促进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一、健康中国战略背后的中国人口健康现状健康中国的提出具有深层的现实需要,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31亿人,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亿人,占总人口的10.8%,比2015年的1.44亿人增长4.29%,占全国总人口的10.85%。从1991年开始,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一直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我国社会经济尚未进入发达国家水平,但人口结构却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这将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的人口现状不但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人口的健康状况堪忧,据2012年,中国卫生部疾控中心数据显示,伴随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已确诊慢性病患者2.6亿人,其中,高血压患者超过2亿,糖尿病患者9240万人,另有1.4亿人高血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超过2亿人,其诱发的死亡率占全国每年总死亡人数的1/3,在每年的死亡人数中慢病导致的死亡比例占到了83.3%,慢性疾病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这一数据虽然过去了几年,但对现在仍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在2016年柳叶刀上发表的一项数据表明,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世界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达到8960万人,肥胖是诱发其他慢性疾病的重要诱因。可见,中国人口的健康状况可能处于持续恶化中。因此,在中国人口健康现状持续恶化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和促进人民身体健康,同时,又能降低社会保障和医疗成本以减轻国家的社会经济负担成为摆在我国面前的重大问题。体育和医疗是促进人体健康的两大措施,但其作用的角度不同,体育对健康的作用在于怎样预防疾病,属于健康保持和促进层面,医疗的作用在于如何治疗疾病,属于健康的恢复和维护层面。可见,对于健康而言,体育与医疗同等重要,从经济效益视角看,体育甚至比医疗更加重要,应该发挥更多的作用。可见未来几十年,健康促进将成为我国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并且,健康产业群的发展将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体育产业作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发展壮大。二、“健康中国2030规划”助推体育产业兴起1.体育健康产业的兴起是“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自2016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文件以来,我国各部委先后出台了跟体育产业相关的政策文件达到16个,其中健康促进有关并制定具体目标的政策文件有6个(见表一)。已出台的体育产业相关文件中,既有宏观导向性的纲领政策,也包含了具体领域的细化目标。如,体育总局、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先后出台的文件,包括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冰雪运动发展规划、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航空运动产业发展规划等。对场馆设施的建设规模、数量,产业总规模价值及受益人群等做了具体的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建设指标中,明确指出,至202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4.35亿人,2030年达到5.3亿人,健康产业总规模达到16万亿元。到2030年,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3平方米,在城镇社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要求“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培育多元主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健身休闲设施建设运营。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丰富业余体育赛事,积极培育冰雪、山地、水上、汽摩、航空、极限、马术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健身休闲示范区、健身休闲产业带。”《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民建设计划》、《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等对体育产业规模、消费规模及受益人数等更是作出具体目标规划(见表一)。表一 我国近三年体育产业相关政策一览表2.体育产业的兴起是我国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学者普遍认为健康产业将是继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产业后的阳光产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超过15%,而在我国,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6-8】。随着我国国家规划的落实和社会的发展,健康产业会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也会逐渐成为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据测算,到2020 年,我国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从健康产业链的角度看,体育产业属于健康产业的前端,体育通过运动干预的手段,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将治病前移到防病,有效的缓解人体的亚健康状态,保持和促进人体健康,从而可以极大的减少社会资源和经济的支出,减轻社会经济负担。体育产业的发展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人们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尤其是老年人,一个较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和身体条件将极大的提高全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因此,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必将有更多的支出和消费投入到健康领域和体育产业中,以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指数。全民健身业、运动康复业、休闲体育、体育器械、用品及体育智能产品等产业的大力发展将有助于向社会提供更多低价高效、难以替代的健康产品与服务,极大丰富健康产业的内容体系,成为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战略举措。三、新兴体育产业推动高校“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体育产业兴起对“复合型”体育人才队伍的需求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丰富业余体育赛事,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到2030年,实现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名的要求【1】,中国将达到数百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缺口。尤其体育健康产业和运动康复产业的兴起,将需要更多“复合型”体育人才的加入。复合型人才不仅能胜任在一个领域的工作,而且在其他领域也有一定的能力。 因此,随着全民健身、休闲体育、体育康复及体育旅游等相关产业兴起,要求体育人才应具备较高的体育技能水平,同时具备一定的医疗健康知识和社会与管理学专业知识。例如,随着全民健身的深入开展,今后会有更多亚健康状态和特殊人群参加运动健身,如各类慢性病人群通过运动干预促进身体健康水平,因此需要更多具备医学知识的体育健身指导者加入到全民健身的工作中。统计表明,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共有446所高校设置了852个体育学类本科专业点。分别为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运动训练专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休闲体育专业和运动康复专业等。按照,我们对未来“复合型”体育人才的理解和要求,如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运动康复专业等既要有较高的运动技能,同时应具备一定的医学保健相关知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休闲体育等专业既要求有一定运动专项技能水平,也要有全面的社会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知识。2.“复合型”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根据2015年出台的《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我国7个体育学专业做出规定,除通识教育课程外,在课程设置中必须开设7门共同的专业类基础课程,并要求各专业必须分别开设3门独立的最核心课程,见下表二。 根据标准,每个专业有10门必开课程,除此之外的专业拓展课程有40分,给体育学不同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留下很大自主空间。因此,根据培养人才的目的不同,可以突出特色设置相应的课程。为应对新兴体育产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就业需求,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及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应更多开设体育保健学、运动营养学、运动处方理论与实践、体质测量与评价、运动机能生理生化测试、运动伤害防护与急救、康复评定学、运动康复治疗技术、慢性疾病康复、运动损伤与康复等相关课程,培养运动技能与人体生理知识兼备的“体-医复合型”体育人才。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和运动康复专业的学生,因为在高考时不参加体育术科的考试,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方面会低于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应更多开设田径类、球类、健身休闲类、运动训练学、健身理论与指导、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控制、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等相关课程,培养运动医学与运动技能兼备的“医-体复合型”体育人才。对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和休闲体育专业,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体育项目的策划与组织、体育产业的经营与管理相关人才。因此,在专业拓展课程方面应多开设户外运动类、健身休闲类、体育管理学、体育产业、体育市场营销、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体育赛事管理、体育旅游等课程,也应开设一些健身理论与指导、运动损伤与康复、运动伤害防护与急救等保健类课程。培养社会体育理论与体育技能兼备的“社-体复合型”体育人才。3.实验及实践课程内容设计突出应用性对于体育学各专业类基础课程的实验课内容设计应突出应用性的特点。如现编的高教版《运动生理学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型实验。在合理分配各类实验的课时情况下,应突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如用更多学时开设“体成分的测量与评价”、“肌肉力量的测评”、“人体安静与运动过程中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评”、“运动负荷与能量代谢的测定”、“不同人群有氧运动能力的比较”、“有氧健身运动处方的制定”、“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价”、“运动性疲劳的特征、诊断与消除”等相关实验。体育保健学实验,也应分配更多实验课时给予动手操作的技能型实验,如“心肺复苏术”、“运动损伤的处理与包扎”、“常见运动损伤的检查”、“按摩与推拿”等。综上,在国家健康战略背景下,健康产业的壮大必然催生体育产业的发展并融入大健康产业中,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适应职业需求的复合型体育人才,因此,改革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未来体育产业发展的需求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健康中国实现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新华社,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2016年10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6年。http://data.stats.gov.cn 徐辉,韦吉飞. 人口红利、人口年龄结构与中国人口老龄化[J].生态经济,2014,30(3):16-20.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疾控发〔2012〕34号,2012年05月,http://www.nhfpc.gov.cn/jkj/s5878/201205/167d45ff9ec7492bb9a4e2a5d283e72c.shtml (NCD-RisC) NRFC: Trends in adultbody-mass index in 200 countries from 1975 to 2014: a pooled analysis of 1698population-based measurement studies with 19·2 million participants. The Lancet2016, 387(10026):1377-1396. 吕岩. 健康产业: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大机遇和挑战[J]. 理论与现代化, 2011(1):16-20.] 薛霞, 王建平. 上海健康产业发展态势及对策研究[J]. 中国卫生经济, 2016, 35(3):33-35.] Conradie CS, SmitEVDM, Malan DP. Corporate health and wellness and the financial bottom line:evidence from South Africa [J]. J Occup Environ Med, 2016, 58: e45. 黄汉升,陈作松,王家宏等. 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与解读[J].体育科学,2016,36(8):3-3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体育产业兴起及“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